在油漆的使用当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一些小问题,作为水性LED UV漆专家,今天阳光逸采就跟大家来聊一聊油漆使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
油漆剥落
原因:
表面过于光滑;
木料腐朽或金属有锈斑;油漆质量不好
解决方法:
小面积的油漆剥落,可用细砂纸打磨,然后抹上腻子,刷上底漆,再重新上漆
大面积的脱落必须把漆全部剥去,重新涂刷
形成气泡、针眼
涂膜中溶剂未完全挥发,表层已干燥,致使表面被挥发物冲顶,若顶破则为针眼,若没顶破则为气泡。
原因:
若表干太快,当残留在油漆中的气泡、固化剂与水反应产物二氧化碳等来不及跑走;
一次性厚涂;层间间隔时间不够;
涂料中或被涂物表面含水量太高,环境温度太高,都会导致固化剂同水的副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;
固化剂添加量过多,尤其是在高温下更易起泡。
解决方法:
调整溶剂挥发速度,适当添加慢干溶剂,如环已酮、CAC等;油漆调配好后,静置约20分钟,以让搅拌过程中带入的空气挥发掉;
一次不能厚涂;每次喷涂间隔时间不能太短;
控制喷房及干燥房的温度;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等,有时被涂件温度过高,喷涂前应冷却至室温才施涂;
避免环境太高的场所施工,打磨尤其是水磨后要待被涂物面水分充分干后再施涂;夏天手上出汗厉害,喷涂前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被涂物;
正确配比固化剂,在高温高湿季节,稍稍降低固化剂的配比。
出现裂纹
解决方法:
这种情况多半要用化学除漆剂或热风喷枪将漆除去后再重新上漆;
若断裂范围不大,这时可用砂磨块或干湿两用砂纸沾水,磨去断裂的油漆,在表面打磨光滑以后,抹上腻子,刷上底漆,再重新上漆。
流挂现象
原因:
白胚表面不平,几何形状复杂;
喷枪与工件的距离太近;
一次喷涂量太多;
油漆配比稀释剂量太多;
施工环境温度太低;
层次间隔时间不够;
稀释剂挥发速度过慢。
解决方法:
白胚表处理平整,几何形状复杂的工件要分多次喷涂;
喷枪与工件要保持20-30CM距离;
降低空气压力、控制油量、数量;
减少稀释剂的数量,施工粘度应在16作用;
如果施工场地温度太低,应控制好施工场地温度再进行施工;
喷涂层次应在第一层漆膜基本表干后再喷第二次
换成快干的稀释剂;
发霉变色
原因:
这种问题多发生在潮湿的油漆表面,如水汽凝结在玻璃和金属表面时常会产生棕黑色的污斑
解决方法:
可用杀菌剂,照说明书的指示处理发霉的部位,待霉菌杀死后,将表面清洗干净,然后再重新上漆
污斑
原因:
乳胶漆中的水分溶化墙上的物质而绣出漆面,用钢丝绒擦过的墙面会产生锈斑
墙面暗管渗漏出现污斑
解决方法:
防止污斑:可先刷一层含铝粉的底漆;
去除已出现污斑:可先出去污斑处乳胶漆,刷层含铝粉的底漆后,再重新上漆
失去光泽
原因:
未上底漆;
有光漆的质量不好;
底漆及内层漆未干就直接上有光漆,结果有光漆被木料吸收而失去光泽。
解决方法:
用干湿两用砂纸把旧漆磨掉,刷去打磨的灰尘,用干净湿布把表面擦净,待干透后,再重新刷上面漆;
要特别注意的是,在气温很低的环境下涂漆,漆膜干后,也可能失去光泽。
桔皮、皱纹
原因:
油漆太稠;
压力太大、喷咀与工件的距离太近或太远;
稀释剂种类不当;
环境温度太高。
解决方法:
油漆调至施工粘度 16-18左右;
减少空气压力、喷咀与工件的距离要保持在20-30CM左右,喷膜不要喷的太薄;
稀释剂的种类配套使用,选用适当慢干的溶剂;
调整喷房温度,控制排风流量。
起粒现象
原因:
施工环境差,扬尘太多;
喷咀太小,压力太大油漆雾化不好;
喷房通风不好,施工时在喷房的空间存留一层喷雾;
使用的固化剂已经变质;
油漆与固化剂混合后时间过久,油漆已经胶化。
解决方法:
改建喷房净化空气,打扫喷房、控制无关人员进入;
调整喷枪喷咀大小,面漆喷涂最佳喷咀口径1.5mm左右,调整压力;
喷枪与工件的距离保持在最佳距离;
使喷房通风良好、施工时不再有雾状空气停留在喷房内;
改用质量好的固化剂;油漆同固化剂混合后,应在4小时内用完。
油漆不干
原因:
涂料中或被涂物表面含有水、醇、油或蜡等异物,导致固化剂消耗;
固化剂添加剂量不够;
温度过低。
解决方法:
选用指定的稀释剂(不含水、醇、酸)。尤其是香蕉水,当中含有大量的醇类溶剂,会大量地消耗固化剂;
按配比添加固化剂;
当室温低于5摄氏度时,PU漆干燥很慢
漆面黏上小虫
解决方法:
尽量趁油漆未干时将小虫剔去,然后用刷子沾一点油漆轻轻修补一下表面;
如油漆已干,则需等漆膜变硬后再出去小虫,这样才不会把表面弄得一塌糊涂。
咬底、失光发白
原因:
上下层涂料不配套,层间时间太短就用高强度溶剂稀释的上涂喷;
温度太低喷房内湿度过高,通风环境太差造成漆膜发白失去光泽;
油漆中有水分及稀释剂加入太多,达不到漆膜厚度;
施工场所湿度太高。
解决方法:
上下层涂料配套使用,层间施工时间延长至干透再喷涂第二次,更换稀释溶剂;
改建施工场所,通风环境,最好施工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相对湿度在70%左右;
调整好油漆配比及施工粘度(15”-17”);
施工时,避免湿度太高的场所及天气。
走油
原因:
涂装中,油漆的表面张力不匀引起;
外加电场,磁场的影响;
操作人员身上带有较强的静电;
油漆生产过程中,助剂未搅匀,导致局部助剂含量过高引起;
树脂本身质量差,如分子量分布太广;一次喷涂过厚,或厚薄不一致;
一次涂装太薄;稀释剂加入过量,粘度过低;
油漆被污染。
解决方法:
喷涂系统,供给的压缩空气中含有油污——检查空压机海底阀,防除产生的油、水、检查油水分离器的效果;
包装罐,开料包装罐被油、脂污染了——用干净的容器配漆,配漆前,先用天那水清洗一下;
操作工手上带的油污,尤其是冬天手上使用了油性护肤品,在打磨、配漆时易引起油漆的污染—操作者确认手上没有油脂品,最好先用肥皂或天那水洗净双手;
底材的污染,包括落尘、油污、打磨后存放时间长—确认底材上无污染,若前次打磨间隔过久,重新打磨一遍;
底漆的污染,包括底漆、中涂中因使用助剂过多,而助剂会向漆膜上层迁移,底涂过光过硬、打磨不充分、个别地方被漏磨——再打一次磨,确认打磨彻底。